¡@

星期三, 9月 06, 2006

通脹太低引發債務通縮

通脹太低引發債務通縮2006-09-06  9月5日,周二。?生指數回落75.08,收17438.80;成交二百四十九億二千八百多萬元。9月期指跌142點,收17391點。佐丹奴(709)因日本Fast Retailing放棄入股,股價跌11%。蒙牛乳業(2319)升8.2%,見十一元一角四仙,理由係半年獲利升39%,至三億四千三百四十萬元。星島(1105)去年獲利七千三百九十一萬元,升70%,股價升11.3%,見一元零八仙。中海油(883)跌0.6%、中石油(857)跌0.7%,10月期油一度見六十七點七七美元,係5月22日以來最低,主因係歐盟?伊朗事件上採寬容態度,令政治緊張氣氛緩和,油價支持位六十八美元面臨考驗。不過,銅價升1%,令這商品價格方向唔清晰。

聯儲局或提早減息防通縮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策略師認為,美債價格仍然昂貴,明年減息空間有限(依家十年期債券孳息率四厘七三,係3月28日以?最低),較聯邦基金利率五厘二五低近半厘,代表未來二至三個月內美國可能減息,即最快今年11月中期選舉過後聯儲局便減息。美國經濟增長進入放緩期;過去例子係美國GDP增長率少1%,香港GDP增長率可以少1.5%,雖然中國因素佔香港GDP比重正在上升中,但香港仍未擺脫美國經濟牽引。  貝南奇2003年7月23日?加州大學「The Economics Roundtable」發表演說「An Unwelcome Fall in Inflation」,佢認為經過七十年代通脹危機後,聯儲局及各國央行十分關注通脹,過去成績好好,今時今日我地面對通縮威脅大於通脹!或者人們會問點解通脹率回落唔受歡迎?理由係極低?通脹率(例如1%)或通縮所帶??經濟問題,較略高通脹率為大,尤其依家美國?金融制度已好脆弱,家庭、企業及政府負債重,一旦通脹率太低,極易引發「債務通縮」(debt deflation)。  上述情況?日本已發生(我老曹想提?香港亦曾出現)。等我老曹解釋一下,如通脹率只有1%,聯儲局便無法透過減息去刺激需求,因為將利率壓至零(聯儲局不能將利率減至負數)亦無法吸引人借錢消費;一旦出現通縮,聯儲局?創造新需求方面更無能為力,結果引發「債務通縮」。當金錢購買力上升,人們不但停止借錢消費,反而還錢畀銀行,更為還錢而拋售股票、資產,令股票及資產跌價,結果更多人需要還錢,企業便削減工資及將產品減價出售,令通縮進一步加速。通縮令銀行產生大量呆壞賬而影響整體信貸能力,銀行被迫收緊銀根,通縮便有如旋風一再加強,最後對經濟造成無可挽救?損失。  以日本為例,雖然經過十年經濟弱勢及2001年起日本銀行實施絲路利率政策、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資金,亦要到2003年才扭轉經濟弱勢。2003年6月美國CPI增長率只有1.5%,因此必須立即阻止其進一步滑落到1%,以免引發一連串上述反應;如因此令通脹率上升,聯儲局有足夠能力阻止其惡化;反之,通脹率如進一步回落,聯儲局卻冇能力阻止佢繼續下滑。如因減息而令經濟進入滯脹(例如CPI升幅大於GDP 0.5%),所造成?損害亦十分細。上述演說大致代表貝南奇?諗法。  經過1990至2003年痛苦的日本人及經過1997至2003年本港樓市滑落?香港負資產人士,相信完全同意貝南奇在2003年7月?言論—通縮較通脹更可怕!面對今年7月美國樓價止升,8月8日聯儲局宣布停止加息,相信未來不但唔會加息,同時有可能提早減息(例如一旦CPI開始回落),以阻止通縮在美國登陸。  過去其他國家面對中國產品?競爭主要在輕工業,例如紡織、電器用品、電子產品、傢俬等,上述產品生產工廠投資主要來自香港、台灣及新加坡,仍是小資本投資。經過二十八年改革開放後,中國本身已不乏資金,中國投資漸由勞動密集型走向資本密集型,例如水泥、鋼鐵、晶片、汽車呢類需要大量資金?工業,甚至造船、機械製造業亦起動。中國經濟由輕工業,走向重工業令日本面對強烈競爭,過去日本將輕工業外移,自己集中在資本密集型工業,其他國家則依附在日本大企業上生存,呢個情況相信正在改變,因為中國企業目前已有足夠資金在呢方面投資,遲早成為日本大企業?競爭者!加上日本人口迅速老化(去年出現戰後首次人口負增長,估計五十年後日本人口較目前少20%);反之,中國人口仍然年輕,起碼二十五年內仍不乏生力軍。中國走向重工業與日本競爭  1990年開始?中、日經濟此消彼長至今未見停止。2003年日本經濟復甦亦由中國大量入口日本半製成品所帶動,今年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日本產品?最大入口國。日本?矛盾係上述中國入口的半製成品(主要係工業產品核心部分、例如冷氣機內?壓縮機、電子產品內?晶片),經加工後輸到海外市場,搶走日本貨市場,呢D半製成品市場遲早又被中國本土產品取代!因此,我老曹一再認為日本2003年4月起?經濟復甦,極有可能在今年4月已見高潮。  在美國出現經濟第三波(由知識產權帶動上升),而日本人同中國人一樣創意不足、服從性太強,經濟第三波至今在日本未見成效。能夠由創意變成企業,仍然以美國為主,呢個係美國人均收入可以高出其他OECD國家50%?理由,亦係其他國家人均收入一旦超過美國人均收入或接近美國人收入水平,GDP增長率便放緩?理由。美國至今為止仍是全球經濟火車頭。  另一方面,美國產品在成本上唔及別國便宜,令整體製造工業外移,最先係日本同德國,然後係其他國家,今天係中國、印度同南美洲。美國唯一強項係「創意工業」,可惜科網股2000年爆破而進入調整期,今天連微軟亦動用手上現金回購公司股份;美國創意工業已面對低潮!美房價近十年完成大部分升幅  據耶魯大學經濟學家Robert J Shiller研究,美國樓價扣除通脹由1890年至今上升一倍,其中大部分升幅在最近十年完成,即過去日子美國樓價只係同通脹率(CPI)差唔多,直到1997年至今卻跑贏通脹率83%,係戰後第二次上升(第一次係1946至50年末期,然後進入上落市),即由1997年至今【圖】。後市點睇?  過去兩年美國政府利用樓價上升作刺激,估計有一萬三千五百二十億美元透過樓宇再按揭而流入消費市場,相等於美國過去兩年GDP 10%。今年7月美國樓價停止上升,基於滯後效應,今年經濟應該仍感覺唔到消費減少,但明年又點?7月未售出存貨較一年前多40%,在可見將來美國樓價無法上升,少?樓價上升推動消費下?美國,GDP增長率如何?  另一問題係美國戰後嬰兒今年起踏入退休期!呢一代人較父母?代更富有,退休後自然由投資轉為套現。一般人在二十五至六十歲賺錢、花錢兼投資,六十歲起大部分人停止賺錢,減少花錢,兼一步步將投資套現作為養老之用。  過去原材料價上升周期二十年,呢次又點?由1999年起計,今年5月原材料價只上升七年,係咪調整後又再上升?上述問題一直困擾住我老曹。六十年代原材料價上升周期主要來自戰後重建,由日本同德國需求帶動,當時中國同蘇聯仍是實施共產制度,反而係原材料供應國;六十年代美國政府仍力壓原材料價上升,在1971年甚至宣布物價、工資凍結期一年,取消管制後才出現原材料價格爆炸性上升。日本同西德都係原材料缺乏國,例如日本有95%原材料依賴入口,因此維持?二十年上升周期。  呢次原材料價上升由中國需求帶動,近年則有印度、巴西、俄羅斯加入(合稱金磚四國)。中國天然資源相當豐富,在工業化初期毋須依賴入口,?八十年代甚至仍有石油出口;中國到1994年才開始入口石油,漸漸其他原材料亦要依賴入口,其中2000至05年「十.五」計劃下中國政府大搞基建,由投資固定資產帶動GDP增長,對付亞洲金融風暴?後遺症,形成中國對原材料需求狂升;加上印度亦由社會主義制度改為重商制度,蘇聯更變成俄羅斯,南美洲亦大搞工業化。同六十年代唔同,呢次美國政府再冇限制原材料價上升,反而1980年起推行經濟環球化,令全球資源流通能力大增。踏入今年,中國「十一.五」規劃決定走節約型經濟,遲早可阻止原材料價無止境上升。因此,呢次原材料價格上升周期,係咪又係二十年?千萬不可一本通書睇到老,許多時需要騎驢睇書,見步行步。油價高企已令航運成本上升。中國在原材料需求方面,隨?交通網絡建成,開發本土供應?能力大增,未必重複日本同西德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情況。物有相似,但未必雷同。  1820年歐洲人收入同非洲人收入差唔多,反而中國人收入較歐洲人及非洲人好。歐洲人同非洲人平均壽命只有四十多歲,中國人有五十多歲(中國人認為六十歲十分大件事,要拜大壽)。經濟第二波(工業革命)由英國開始,逐漸擴散到歐洲,令歐洲人均收入按年提升,最後不但超越非洲,更超越中國;1880年更過大西洋,向北美洲擴散。全球各國按工業化前後而進入經濟第二波,令本國人均收入上升,近年連非洲亦開始工業化。經濟第三波(資訊科技革命令經濟環球化)1980年由美國開始,並向全球擴散,但至今為止除?美國外,其餘國家在進入經濟第三波方面仍未順暢,例如日本同德國至今在知識型經濟發展方面仍唔夠快;反之,美國科網股泡沫卻在2000年爆破,即經濟第三波第一個上升浪(快升急跌期)已完成;至於幾時進入第二個上升浪(穩步上升期),木宰羊。港樓價相對全球大城市便宜  內地年輕人要買房子,蚊年從何來?答案係父母。調查所得,北京84.85%年輕人用父母的錢付首期,上海係82.01%、南京86%、成都74.16%、天津87.79%,通常首期由父母交,每月供款才自己負責,唔少係父母?養老錢!自己子女要結婚,父母拿錢出來畀首期,婚後兩口子負責供樓,大部分父母都心甘情願咁做;可憐部分父母比較窮,付不起新樓首期,感覺上對唔住自己子女。香港情況又點?!  在全球大城市,買房子都係一件難事。例如洛杉磯中級價格家庭住宅售價四十七萬五千美元(三百七十萬港元)、紐約四十五萬三千美元(三百五十三萬港元)、三藩市更高達七十二萬七千美元(五百六十七萬港元)。東京樓價雖然已下跌十三年,一百平方米住宅仍要一億日圓左右(六百七十三萬港元)、東京近郊(可坐火車返工)七十八平方米住宅售價五千三百五十萬日圓(三百六十萬港元),係大部分日本打工仔?住所;莫斯科更貴,每平方米一千五百美元(約一萬零八百港元一呎);法國巴黎每平方米平均五千歐羅(約四千六百六十港元一呎);至於倫敦,一般住宅售價二十三萬英鎊有六百呎樓面(大約五千七百五十元一呎);台北比較便宜,每坪三十萬新台幣(一台坪等於三點三平方米),約一千八百五十港元一呎。唔好話香港樓價貴,目前仍較全球唔少大城市便宜,不但較倫敦便宜,甚至亦較巴黎便宜。後市展望,相信香港目前樓價漲是漲不了多少,跌亦跌不了多少。  還記得1990年睇電影時人山人海,睇世界盃足球賽仍是少數人深夜做?事;十六年後今天,睇世界盃人山人海,睇電影卻寥寥可數。世界變得真快。1990年香港人仍呱呱嘈要移民外國,今天卻人人爭住投資中國!2001年格蛇大幅減息,理由係阻止衰退出現;今天貝南奇擔心?卻是通脹惡化。變化才是永?也!  南海石油(076)停牌。  ■新意網(8008)9月6日;比亞迪(1211)、中華煤氣(003)、先科國際(724)13日;創信國際(676)、中華國際(1064)、e-Kong(524)、安瑞科控股(3899)、香港小輪(050)14日;新龍國際(529)、合一投資(913)、永旺(984)、高陽科技(818)15日;映美控股(2028)18日;嘉輝化工(582)19日、中芯國際(981)20日;富聯國際(369)25日公布業績。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